首页 > 教育 > 正文

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

2024-03-07 06:01:13 | 评选网

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

华为前50名高管排名

一、集团总裁


华为的总裁是任正非,目前任总没有参与到华为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他的工作更多是战略上的决策以及精神领袖,在华为拥有绝对话语权。



二、董事长2个


华为有2个董事长,一个是常规的董事长,另一个是轮值董事长。目前华为的董事长由梁华担任,轮值董事长由胡厚昆担任(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


1、常规懂事长梁华全面负责华为的各项事情。梁华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博士。 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供应链总裁、公司CFO、 流程与IT管理部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首席供应 官、审计委员会主任、监事会主席等职务。现任公司董事长。


2、轮值董事长由郭平、徐直军、胡厚昆轮值担任。三个人的任期如下:



轮值董事长主要主持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轮值董事长在当值期间是华为的最高领袖,任职期间全面负责华为的各项业务。


3个轮值董事长简介如下:


郭平:出生于196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1988年 加入华为,历任产品开发部项目经理、供应链总经理、 总裁办主任、首席法务官、流程与IT管理部总裁、企业 发展部总裁、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公司轮值 CEO、财经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 事长等职务。


徐直军: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1993 年 加 入 华 为, 历 任 公 司 无 线 产 品 线 总 裁、 战 略 与 Marketing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评 审委员会主任、公司轮值CEO、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 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


胡厚昆: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本科。1990 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中国市场部总裁、拉美地区部 总裁、全球销售部总裁、销售与服务总裁、战略与 Marketing总裁、全球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委员会 主席、美国华为董事长、公司副董事长、轮值CEO及人 力资源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


三、副董事长4个



目前华为的副董事长有4个人,除了3个轮值董事长郭平、徐直军、胡厚昆之外,还有孟晚舟也是副董事长,孟晚舟同时兼任华为的CFO,全面负责华为的财务工作。


孟晚舟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 司国际会计部总监、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账务管 理部总裁。现任公司CFO、副董事长。


四、事业群总裁21个以上


目前华为有很多事业群,每个事业群对应一个总裁,能统计到的总裁具体如下:


(1)运营商BG总裁——丁耘


丁耘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产品线总裁、全球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全球Marketing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运营商BG总裁等。


(2)消费者BG 总裁——余承东


余承东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终端公司董事长及消费者BG CEO等。


(3)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汪涛


汪涛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无线研发经理、UMTS国际产品行销副总裁、欧洲片区产品行销总裁、华为意大利&瑞士子公司总经理、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网络产品线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等。


(4)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


徐文伟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1991年加入华为研发部,主持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换机开发,分别负责芯片、总体技术、战略规划和预研部等工作。历任公司国际产品行销及营销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销售与服务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总裁、企业业务BG CEO、公司战略Marketing总裁、IRB主任等。徐文伟现任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


(5)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陈黎芳


陈黎芳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中国西北大学,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国际营销部副总裁、国内营销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公司董事会成员、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公司高级副总裁等。


(6)总干部部部长——彭中阳


彭中阳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本科。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华南片区用服工程师、俄罗斯代表处传输项目经理及拓展工程师、也门代表处代表、中东北非地区部总裁助理、北非地区部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公司总干部部副部长,现任公司总干部部部长。


(7)海思总裁、2012 实验室总裁——何庭波


何庭波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芯片业务总工程师、海思研发管理部部长、2012实验室副总裁等,现任海思总裁、2012实验室总裁。


(8)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李英涛


李英涛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瑞典研究所所长、无线Marketing产品管理部部长、产品与解决方案预研部部长、产品与解决方案总体技术办主任、中央研发部总裁、2012实验室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等。


(9)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总裁——姚福海


姚福海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本科。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定价中心主任、管理工程部副总裁、策略合作部副总裁、全球产品行销部副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等,现任公司董事会成员、首席供应官、集团采购管理委员会主任、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总裁。


(10)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


陶景文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产品开发工程师,市场技术处副总经理,国际行销部常务副部长,南部非洲地区部常务副总裁/总裁,全球行销/营销总裁,终端公司总裁,西欧地区部总裁,质量流程IT总裁等职务。


(11)企业BG总裁——阎力大


阎力大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欧洲地区部副总裁、日本代表处代表、东亚地区部总裁等,现任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12)审计委员会主任——李杰


李杰出生于1967年,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通信学士、计算机 图像处理硕士。1992年加入华为,历任研发工程师、 国内代表处代表、莫斯科代表处代表、独联体地区部总 裁、全球产品行销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人力资 源部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总裁、公司总干部部部长等。 现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审计委员会主任。


(13)首席道德遵从官、道德遵从委员会主任——周代琪


周代琪出生于194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4年加 入华为,历任ATM产品经理、多媒体部总工程师/总经 理、硬件总监、西安研究所所长、产品解决方案干部部 部长等,现任首席道德遵从官、道德遵从委员会主任。


(14)首席后勤官——任树录



任树录出生于195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本科。1992年加入 华为,历任慧通公司总裁、华为基建投资管理委员会主 任、华为内部服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现任华为首席后勤 官等。


(15)光网络产品线总裁——尹绪全


尹绪全先生 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1995年 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南非地区部总裁、TK业务部副总 裁、光网络产品线总裁、销服体系干部部部长、全球采 购认证管理部副总裁等职务。


(16)内审部总裁——李今歌


李今歌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本科。1992年 加入华为,历任地区部副总裁、地区部总裁、全球产品 行销部总裁、南部非洲片区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成员、 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亚太片区总裁、审计委员会成 员、内审部总裁。


(17)、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 办公室主任——李大丰


李大丰出生于1966年,本科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 系,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号与 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加入华为,历任北京 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天津办事处主任、石家庄办事处主 任、电信系统部副部长、南非地区部销售副总裁、MTN 系统部部长、东南非地区部总裁、区域财经管理部总 裁、中东非洲片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 办公室主任等。


(18)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宋柳平


宋柳平出生于1966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1996年加入华 为,历任产品战略规划办经理、知识产权部部长、对外 合作部部长、PSST成员、法务部总裁、专利委员会主 任、贸易合规与海关遵从委员会主任、人力资源委员会 纪律与监察分委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 委员、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等。


(19)亚太片 区总裁——田峰


田峰历任中亚俄片区总裁、公 司干部管理团队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ICT基础设施 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纪律与监察委员会主任、亚太片 区总裁、监事会监事等。


(20)任中东非洲片区总裁——易翔



易翔出生于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1998年加入 华为,历任巴基斯坦代表处代表、中东地区部总裁、区 域财经管理部总裁、公司副CFO、区域管理部总裁、美 洲片区总裁等,现任中东非洲片区总裁、ICT基础设施 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等。


(21)欧洲片区总裁——李健


李健出生于1973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 2001年加入华为,历任尼日利亚代表处代表、加纳代 表处代表、西非地区部总裁、销售与服务体系总裁特别 助理、客户群及区域业务支持部总裁、东北欧地区部 总裁、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片区联席会议管理团队 常务成员、片区联席会议副总裁、LTC全球流程责任人 (GPO)、美洲片区总裁等,现任欧洲片区总裁、公司干 部管理团队成员、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五、副总裁N个


目前华为包括总裁、董事长、副董事长、各事业群总裁在内总共有27个以上,如果按照每个总裁对应4个副总裁计算,那目前华为的副总裁数量至少在100个以上。

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

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

四川大学MBA: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形势下,低碳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必将带来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巨大变革;而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普通民众的参与。2010年1月23日,四川大学MBA学子走出校园,来到素有“东方的阿尔卑斯”之称的西岭雪山滑雪场,在冰雪世界中,举办了一场名为“低碳生活,珍爱地球”四川大学MBA西岭雪山气候日的环保公益活动,向普通民众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
自哥本哈根会议后,面对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在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的指手画脚,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承担着兼顾发展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世界公民义务。而中国的普通民众在全球“减碳节能”的呼声下,难道仅仅只是观望政府的环保政策吗?四川大学的四十名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子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低碳,我们在行动--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民间的“低碳声音”。
“低碳生活,珍爱地球”四川大学MBA西岭雪山气候日活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成都西岭雪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海拔2400米的高山雪地中,川大MBA学子们用青春和热情为美丽的西岭雪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民间的气候日活动非常恰当地响应了中国政府的低碳政策,它让更多的国内外朋友看到,听到和了解到:不单中国政府,并且中国民间(企业、大学、青年)在保护气候、低碳生活上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这将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众对低碳政策的支持和努力。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在寒风冷冽的冰雪世界中,川大MBA学子们热情不减,在现场为游客发放低碳生活宣传单,并耐心地向民众解答低碳方面的知识。精心准备的“低碳生活小贴士”更是让普通民众以一种直观而又具体的方式实现了从了解低碳,支持低碳向如何低碳的跨越。川大MBA学子们还特意准备了一个长7米的签名横幅,过往游客纷纷上前签名,写下了普通民众“低碳生活,珍爱地球”的心声。据这次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川大MBA联合会副主席郑李辉同学介绍,这个7米长的签名横幅,将递交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机构。通过这种方式,把来自中国民间的低碳声音传递到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支持低碳的心声和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做的努力与行动。

用行动诠释“低碳生活”
活动在主持人充满激情、幽默的话语中正式拉开帷幕,成都西岭雪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杨建勇和川大MBA中心主任曹麒麟博士以及低碳志愿者代表分别发表讲话,他们纷纷表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不再只是政府的政策,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与每个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低碳环保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民心。随后志愿者们还齐声高唱迈克尔杰克逊的公益歌曲《Heal the World》(珍爱地球),唱出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心声。
作为宣传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公益活动的一部分,川大MBA学子还特意向西岭雪山捐赠了气候树,作为二氧化碳的环境补偿。他们表示:“在冬季付出努力,在春季种下希望,希望我们的低碳事业会象这些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在整个西岭雪山气候日公益宣传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组织者履行低碳环保的良苦用心: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本次活动的碳排放,他们没有动用大型舞台音响设备,而是只用简单的手持扩音喇叭和清唱;没有搭建繁琐豪华的活动舞台,而是同学们手持着低碳横幅在雪地里举行;为减少碳排放, MBA都主动取消了自驾,而是集体乘坐大巴;所有参与组织者自带水壶,不使用一次性水杯......
作为国内首次知名高校MBA在户外倡导宣传“低碳生活”的大型公益类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很好的向民众普及了低碳生活,宣传了节能环保的理念,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民间的低碳声音。同时,川大MBA学子们的努力也让社会公众了解了当代MBA的眼界和社会责任感,展示了川大MBA的风采。

厦门大学MBA:
经霜傲雪二十年 继往开来谱新篇
——记中国MBA教育先行者厦门大学

经霜傲雪二十年,巍巍一柱立南天!

才俊远来共磋切,名师云集拓前沿!

五C并举砺心智,中外交融育英贤!

于今桃李遍天下,开来继往谱新篇!

余绪缨

(注:五C指厦门大学MBA教育中心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以Competition、Confidence、Cooperation、Creation和Creditability贯穿始终的教育模式,这是MBA教育上的一大创举。)

古希腊的神话中有一位孤独的英雄叫普罗米修斯,由于为人类盗取火种,他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承受着永久的痛苦。而在中国,也有着一大批关心民族命运、关注国家经济管理的人们,他们是一个社会群体,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责任。他们抱着同样的渴望,怀着同样的梦想,闯入管理思想的前沿阵地。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走过的二十年,正是这群人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

中西合璧始创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春风拂面,与国外学校的“联姻”让在西方萌芽生长的MBA教育远渡重洋,在中国落地生根。

提到与国外院校的“联姻”,就不得不提到“CIDA”项目——1982年,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开始资助中国发展管理教育项目,即“中国加拿大管理教育交流项目(Canada-China 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简称CCMEP)”。CCMEP挑选优秀的中国学生到加拿大攻读MBA学位,并为中国教师提供到加拿大各大商学院短期访问学习的机会。教育部在全国挑选了8所重点大学参加该项目: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西安交大、厦门大学、华中工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

基于领先全国的经济理论及应用学科的研究,雄居东南的厦门大学抓住了难得的机会,成为第一批接触MBA的学校之一,并在合作中与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和圣玛丽大学(Saint Mary's University)结下了深厚的友谊。CCMEP项目期间(1983-1992),厦门大学先后派出20多位留学生到加拿大学习MBA,70多位中青年教师赴加拿大各大学管理学院进修。他们学成后陆续回到母校服务,并投身于中国MBA教育事业,涌现出了如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吴世农教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沈艺峰教授等一大批杰出的学者。他们为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的奠基乃至中国的MBA教育的创立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培养自己的MBA”,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吴宣恭教授回忆说,“当时我是厦门大学CCMEP项目中方主任,看到CCMEP项目部分派出去的留学生,学成以后留在了国外,其他7所学校也面临着国家优秀人才外流的现象,我们感到很痛心。我们思索得出,MBA教育必须立足于国内,有效使用各种资源,才能培养出自己的MBA。”

成立全国第一个MBA中心

1986年,全国第一个专门组织和开展MBA教育的机构——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成立。作为中国第一个MBA教育实体,虽然当时管理类学科并未从经济类学科划分出来,但它仍是厦大人在CCMEP项目第一阶段探索的结果,是远见,也是勇气;是传承,更是创新。

1987-1989年间,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中心成立以后,CCMEP项目进入第二阶段,中加开始联合招生,于是就有了一个特殊而又亲切的名字“中加班”,厦门大学中加班共招收和培养了5届约120名MBA研究生。与现在的MBA相比,那时的MBA有很多独特之处:一群对中国非常友好的外国教授,一系列从国外购买的原版书籍,一整套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室,更有挑战当时传统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如外教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允许案例讨论到最后没有答案等等。

先行一步谋发展

1987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命运备忘录-38名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境遇剖析》,文章讲述了38位留美MBA回国后面临的困境,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的关注与思考: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果断放弃还是继续探索?厦大人选择了一如既往地坚持,终于开拓了一片全新的工商管理教育天空。

出版全国第一套MBA教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材就像教育中的“粮草”。早期厦门大学“中加班”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但学生反应虽然理论很新,但离中国实践有一定差距,有点“隔靴挠痒”的味道。于是厦大就产生了编写一套适合中国MBA教材并大量发行的想法。当时加方项目负责人Dipchand教授组织了一批留学回校的青年教师投入到中文教材的编写活动中,1989年,国内第一套工商管理教科书正式出版。原厦门大学MBA中心主任孟林明老师想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很有感触:在加拿大CCMEP项目经费的资助下,当时厦大的年轻教师充分利用其在国外留学期间掌握的第一手现代管理理论,结合本国管理实践,编写出当时国内一流的MBA系列教材,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当时很多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此教材。”

授予国内第一个MBA学位

靠着始终如一的毅力,靠着一诺千金的勇气,厦大人终于在1990年迎来第一届中加合办MBA学生的毕业典礼。作为中国第一个MBA学位的授予仪式,连加拿大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参赞都来到厦大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

我们得感谢所有推动中国第一个MBA学位诞生的人们,正因为他们的远见卓识、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才有了今天MBA教育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正是吴世农教授说的那种动力——“我们看到了MBA学科的生命力!”

提出第一种“MBA精神”

1991年,从加拿大中-加合作培养博士项目毕业后回国担任MBA中心主任的吴世农教授,基于对世界各国MBA的了解和对中国办MBA的思考,在国内首次提出MBA教育的3C精神——Credit、Confidence & Cooperation,经过实践中的修改与完善,现在发展成为“5C+1L”的MBA教育模式——Competition、Confidence、Cooperation、Creation 、 Creditability+Leadership。MBA精神的提出,是厦大人对探索MBA教育的又一次感悟和升华,是“MBA教育上的一大创举”,(中国著名会计学家、厦大首届MBA导师组组长余绪缨教授语)。

主持编写第一本MBA教学大纲

1990年,我国正式批准在清华、复旦、人大、西安交大、厦门大学等9所院校试办MBA,并于1991年开始正式招生。1993年,我国正式批准试办MBA院校扩展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7所院校。至此,我国MBA试点院校达26所,招生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大到上千人,并逐渐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MBA的春天已然到来。

但是,对于如何培养MBA,许多试点单位都不十分清楚。现任厦门大学副校长的吴世农教授回忆说:“在试点阶段,很多厦大MBA学生毕业以后到其他大学从事MBA教育工作,比如上海某高校是我们的学生帮助设计MBA课程体系的,很多学校索要我们的MBA培养方案。不仅如此,1994年出版的第一本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因其封面为蓝色,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之为‘蓝皮书’)也与厦大密切相关。”当时全国存在三种类型的大学办MBA:工科类、财经类和综合类大学,培养方案都不一样,甚至有些工科学校认为MBA没有必要上会计课。为了统一思想,复旦大学郑绍濂教授建议编写一本教学大纲。由于厦大MBA教育的先行一步且在国内产生了影响,MBA协作小组推选时任厦大MBA中心主任的吴世农教授主持大纲编写,经过各试点高校的努力,最后统一了全国各高校MBA教学大纲,教学课程设置开始统一起来。

1994年10月,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第一届委员会主任为袁宝华同志,副主任为赵均纯、郑绍濂、吴世农三位教授。在委员会的指导下,MBA教育从试点阶段慢慢走向规范化。

积极推动第一届全国MBA联考

在试点阶段,各个MBA试办院校自主招生。经过六年的单独招生,虽说成绩卓著,但由于各个高校标准不一,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经过审慎的调查研究,结合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在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试点学校实践的基础上,1995年7月,全国MBA试点院校院长联席会议专门讨论了研究小组提出的MBA入学考试改革方案。会议肯定了改革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将这一新的考试方案定名为“GRK”(“管理类学生入学综合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会议以投票方式通过了报请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1997年MBA招生中采用GRK方案的建议。

边缘力量促发展

2000年,全国MBA指导委员会宣布中国MBA教育结束试点阶段,开始正式培养MBA。如今全国MBA培养院校增至98所,每年招生一万多人。中国MBA教育从此踏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中国企业也开始真正关注和逐渐了解MBA。

1994年到2002年间,又有中欧、北大国际、长江等“体制外”商学院的成立,并以高度市场化运作的手段与国有大学的商学院竞争。新的世纪,各大商学院各施法宝,开始了真正的品牌之争。在这场品牌之争中,厦门大学MBA并没有很大的地缘优势,要怎样在名校林立的品牌之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呢?厦门大学MBA中心前后几任领导和老师们不断探索,结合厦大会计学科的传统优势和地处闽南创业氛围浓厚的特点,努力将厦大MBA打造为“中国CFO的黄埔军校”和“创业者的摇篮”。

中国CFO的黄埔军校

厦门大学MBA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学术领域,拥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会计与财务学者,如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余绪缨教授、常勋教授和吴水澎教授,中青年会计学者吴世农教授、黄世忠教授、曲晓辉教授、沈艺峰教授等,拥有国内最多的会计和财务学博导,培养了中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审计学博士、管理会计学博士、女博士、博士后;培养出的MBA学员中,有三分之一从事与财经有关的工作;国内大中型企业,有来自厦门大学MBA的一百多名财务总监(CFO);还为中国电信、华侨城等众多海内外上市公司开展EDP高端管理培训……于是,厦门大学MBA就有了CFO的“黄埔军校”的美誉。这样的美誉,来自于厦门大学在财经领域85年的历史传承:在专家们背靠背打分中,厦大会计学以满分一百分名列第一,工商管理学科名列全国第三,除了会计学科以外,还有金融、统计、财政、经济学等五个全国重点学科。

在MBA的财务教学中,结合了各个财经学科的互补优势,又以独特的案例教学而出名。每一个厦大MBA毕业的学员都忘不了在课堂上,财务老师们信手拈来的一个个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来自国际企业,更有来自于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了使教学与时俱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厦大MBA成立了财务领域的案例采编小组。老师们花费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关注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采编最新案例,不断更新和充实财务教学的案例库,有的案例甚至花费十几万元的资金投入。就像沈艺峰教授说的:“所谓案例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写一份报告,而是通过讨论案例,把知识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我从不在教学中告诉MBA学生某某专业名词的定义是什么,而是通过案例,启发MBA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学科的兴趣。”

在名师的领航下,MBA学员们在财务管理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那些看似没有生命的数字和报表,不再枯燥繁琐,不再令人生畏,在他们面前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财务故事,宛如一曲优美动听的鼓浪屿之波。

创业者的摇篮

“心相印”、“安踏”、“七匹狼”、“劲霸”、……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全国知名品牌,他们来自福建。厦门大学地处福建,秉承闽商风格,知道爱拼才会赢。在厦大MBA的学习中,您可以选修一系列有关创业的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商务模式、创业投资、创业融资、创业计划书等,并到与英国一所学校合作成立的创业管理中心学习,可以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也有很多与著名企业家面对面亲密接触的机会。厦大MBA蕴藏了无数创业者的梦想,搭建了创业成功的广阔舞台。在强烈的创业意识和文化氛围下,厦大MBA的99级学员在校期间就拿到80多万风险投资;2002年获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04级的同学创办了业界领先的IT高科技企业 “商务中国”, 并荣获中国第一届“MBA新锐100”奖,05级的同学获得了第二届“MBA新锐100”创业新锐奖……

200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研究生和学位评估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MBA教学质量评价中,厦大MBA名列全国第六。

2002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30所重点院校开展EMBA教育,厦大成为第一批开展EMBA教育的重点院校之一。

2003年,国家教育部首次进行的全国学位授予单位“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排名第三。

2005年,由世界知名商业杂志《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最有价值商学院”调查中,排名全国93个MBA项目第六。

2006年,第三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中,厦大EMBA荣获综合第三名,及“人际关系增量”单项第一名,在首次发布的30名“中国EMBA荣誉毕业生”中,厦门大学EMBA有四位同学入选。

2006年9月,由著名财经杂志《世界经理人》周刊和《蒙代尔》联合发布的中国最具影响力MBA中厦大排行第五。

在百家争鸣的21世纪,厦大MBA秉承创新的风格,在“5C+1L”、“打造CFO黄埔军校”的声音中施展着边缘的力量,在“创业者摇篮”的璀璨梦想中谱写新的篇章。

此信息由中大MBA教育网提供

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

全国会计专业研究生学校排名前十的是?

会计专硕211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10 2017年:223

拟招生人数:30(全),非全20

推免:全日制12

学费:全日制2.6万/2年,非全日制8万/2年

推荐理由:

1.分数线并不过高

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资队伍雄厚,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重点 会计专硕211学校-北京交通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30 2017年:220

拟招生人数:40(全),70(非全)

推免:全日制32

学费:全日制8000元/年,非全日制59000元/年

推荐理由 评选网

1.MPAcc教育中心拥有一支学科、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既有较强科研能力又有财务会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83.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9.2%的教师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95%以上的教师具有财务会计实践经验。

2.北京交通大学的“名家讲坛”系列讲座,会邀请财政部、铁路总公司财务司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的实务界知名人士为学员带来最前沿的专业讲座,与学员进行双向交流。 会计专硕211学校-东华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20(全)、165(非全) 2017年:200 拟招生人数:90

学费:15.8万(全),18.8万(非全)

推荐理由

1.东华大学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及会计学科的社会声誉和品牌价值,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既包括了顶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同时也涵盖了政府官员、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企业家、CFO等资深专业人士。

2.暨南大学与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良好的伙伴关系,与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共建学生实践基地,积极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澳洲会计师公会(CPAAustralia)和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等机构开展合作关系,联合进行课程研发,提供学业资助,对接考试通道,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会计专硕211学校-上海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商院207,管院215 2017年:215

拟招生人数:136(全),60

推免:11

推荐理由

1.上海大学会计系是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2010年获得会计专业硕士(MPAcc)招生培养资格。另外,上海大学依托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地域优势,积聚了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且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学术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目前会计学的学术型、专业型两类研究生招生规模达不断增长,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良好。 会计专硕211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24(全)、165(非全) 2017年:175

拟招生人数:50(全),55(非全)

推荐理由

1.MPAcc的多数教师被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聘为会计与财务顾问。同时聘请金融、财会行业资深专家和企业高管担任课程教授,并参与课程教学,让学生得到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与视野。

2.与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有良好的伙伴关系,创建学生企业实习基地,深入企业,领略MPAcc职场氛围,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3.专业学生修满学分,报考ACCA可免考九门课程;报考CIMA可免考12门课程。2013年,华东理工MPAcc专业获得澳洲会计师公会认证,学员可以直接申请成为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在澳洲注册会计师课程中获得8门基础阶段科目的免考权,直接进入专业阶段6门科目的学习,通过此6门考试者,若有AU CPA认可的3年从业经验,可以申请AU CPA。 会计专硕211学校-苏州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27 2017年:244 学费:30000元/年 推荐理由

1.苏州大学会计专属于中等偏上,在江苏地区还算不错,就业前景好。

2.学院注重学术研究以及对外交流与发展。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德国富特旺根大学、法国商科联盟、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以及台湾东吴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3.会计专业是本着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和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育人才的目标,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办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管理人才,为全国,特别是江苏省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会计专硕211学校-云南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A线165,B线155 2017年:230 推荐理由

1.历史悠久、文脉深远、在国际上有着很大影响力。

2.会计学院拥有一支敬业务实、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学院努力营造的良好氛围下,全院教职工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会计专硕211学校-河海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10 2017年:240 招生人数:50(全)、35(非全) 推荐理由

1.是我国最早设立商学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虽然以水利为特色,但会计专业也还不错,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校内外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2.会计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且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 会计专硕211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09 2017年:226 招生人数:85(全) 学费:3万/3年 推荐理由

1.东北师范大学MPAcc项目招生人数较多。

2.东北师范大学的MPAcc教育,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东北师范大学学科综合与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培养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会计专硕211学校-南昌大学 近两年复试分数线: 2018年:220 2017年:230

招生人数:88(全),12(非全,含调剂2人)

推荐理由

1.南昌大学MPAcc项目招生人数较多。

有同学说:“这些MPAcc院校的难度也并不小啊!”小编想说,难度是相对的,只有相对好考,并没有绝对好考~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以上就是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评选网。
与“四川大学厦门大学MBA如何?”相关推荐